砖雕都是浮雕,雕刻的过程有点像篆刻图章,工匠需要使用錾子等工具反复刻挖打磨,是一项很费功夫的活计。
石头要比砖硬得多,也更适宜雕刻。
中国古代石刻的历史非常悠久,北京四合院很好地继承了这个优秀的工艺传统。
宅门两侧的鼓形抱鼓石(门墩)是石雕的重点,其正面和侧面都要细加雕琢,其中正面经常刻各种形态的狮子,少数抱鼓石的上面直接蹲一只小狮子;
侧面上下分为圆形的鼓面、螺旋形的小鼓、三角形的包袱角和方形的须弥座几个层次,其中鼓面除了狮子以外还可以刻麒麟、松鹤、花草图案。十多年前有一位日本老人对北京四合院雕饰精致的门墩情有独钟,自费收集了很多废弃的门墩,后来集中在一起设立了一个展览室,还出版了一本专著,引起很大的轰动。
等级高的府宅门前可以放置一对石狮子,可大可小,栩栩如生。
古人的出行是骑马、坐马车或者或者乘轿子,上马、上车、上轿的时候需要有高一点的东西临时垫一下脚。四合院的宅门外经常出现的上马石就起这个作用,外观呈两级台阶的形状,一般高60厘米多一点,以整块的石头做成,三面各雕一个三角形的包袱角图案或者更复杂的麒麟、鹿、马图案。也有些上马石只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石头,没有经过雕刻。
与上马石相对应,宅门外还会埋置一个小石柱,一般20厘米见方,高100厘米左右,上面刻一个洞眼专门用来栓马的缰绳,因此叫做栓马桩。更简单的方法是在宅门旁边的倒座房的后檐墙的墙根处留一个小洞口,直接埋一个小石构件,也同样可以起到栓马桩的作用。
四合院砖雕图案
有些四合院面临街角,为了防止来自街上的“邪气”冲撞本宅,会在墙上竖埋一个大约1米高的石刻构件,顶部刻虎头图案,中间留白或者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石雕分平面浮雕和立体圆雕两种形式。浮雕用的多,需要先在石料上画底稿,然后用錾子浅浅凿出纹路,再作进一步的大雕细琢。圆雕是先把石料大致凿出轮廓,然后再进一步细雕。